新闻发布

花滑小明|冰上的东方精灵

2025-07-03 1

在 2022 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位身着蓝衣、背挎小提琴的少年如惊鸿般掠过洁白冰面,他的每一个旋转都带着国风韵律,每一次跳跃都仿佛在冰上书写诗意。这个被观众称为 “冰上精灵” 的少年,正是来自上海的花滑小将龚启明,B 站账号 “花滑小明” 的运营者。他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从跨界爱好者到专业运动员的蜕变,将小提琴与花滑融合成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在冰坛掀起了一股 “国风风暴”。

一、跨界重生:从音乐少年到冰场新星

龚启明的花滑之路充满戏剧性。8 岁前短暂接触滑冰后,他因出国求学转向音乐,成为专业演奏级小提琴手。14 岁时,一次商场偶遇冰场的经历让他感叹 “这辈子可能再也跳不出两周跳”,母亲的一句 “打赌你一年内能恢复” 点燃了他的斗志。半年后,他不仅掌握了五种两周跳,更以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男子单人滑青年组冠军的身份正式回归冰坛。

这段 “逆袭” 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为追赶专业选手进度,他每天在冰场与琴房间奔波,早晨 6 点开始冰训,下午练习小提琴,晚上还要完成文化课。教练评价他 “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对技术细节的执着近乎偏执”。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自律,让他在短短四年内跻身上海花滑集训队,成为国家队重点培养对象。

二、破圈之路:B 站复刻与冰上小提琴

真正让龚启明破圈的,是他在 B 站发布的 “复刻羽生结弦” 系列视频。2021 年,一段还原羽生结弦《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表演在网络引发热议,精准的步法、细腻的情感表达让网友惊呼 “看到了年轻版羽生”。但他并未止步于模仿,而是将自己的小提琴特长融入花滑,创作出《冰上随想曲》《梁祝》等原创节目 —— 在冰面上滑行的同时演奏高难度曲目,琴弓与冰刀的节奏完美共振,这种 “双线程表演” 在国际花滑界尚属首例。

这种创新背后是无数次的摔倒与重来。为实现边滑边拉琴的平衡,他曾因重心不稳导致坐骨骨折,卧床期间仍坚持剪辑训练视频记录心路历程。这些真实记录反而让他的 B 站账号迅速积累 50 万粉丝,网友评论:“他让我看到了花滑的无限可能。”

三、艺术觉醒:当国风遇见冰上芭蕾

2022 年春晚的邀约,成为龚启明艺术觉醒的里程碑。在节目《冰雪闪亮中国年》中,他化身 “冰上侠客”,将中国武侠元素与花滑技巧结合:背剑滑行、舞剑托举、琴剑合璧的高潮段落,让全球观众领略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这次表演不仅让他登上热搜,更坚定了他 “用花滑讲好中国故事” 的决心。

花滑小明|冰上的东方精灵

此后,他推出 “国风花滑三部曲”:《敦煌飞天》中用绸带模拟壁画飞天的飘逸,《水墨中国》以冰面为hth华体官方下载app宣纸演绎泼墨山水,《楚汉风云》则通过力量感十足的跳跃展现霸王别姬的悲壮。这些作品在国际赛事中虽未完全成熟,却已引起评委关注:“他的表演打破了技术与艺术的界限,让我们看到了东方文化的深邃。”

四、未来可期:冲击冬奥与艺术深耕

如今的龚启明正为 2026 年米兰冬奥会全力冲刺。他的训练计划中,三周半跳(3A)成为核心突破点 —— 这个被称为 “花滑珠穆朗玛峰” 的动作,目前全球仅有少数顶尖选手能稳定完成。教练透露,他每天要进行数百次跳跃练习,冰鞋刀刃因高频冲击每两周就要更换一次。

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艺术追求。在 B 站新系列《冰上实验室》中,他尝试将电子音乐、现代舞与花滑融合,甚至邀请 AI 生成音乐进行即兴表演。“花滑不应该被规则束缚,它是流动的艺术。” 他在采访中表示,未来希望建立 “冰上艺术工作室”,培养更多跨界人才。

从 B 站 UP 主到春晚舞台,从羽生结弦的模仿者到国风花滑的开创者,龚启明用冰刀与琴弓书写着属于 Z 世代的体育传奇。正如他在个人宣言中所说:“冰面不是终点,而是通向无限可能的起点。” 当这位 “冰上精灵” 再次踏上冰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个少年对艺术与梦想的极致追求。